2023年5月20日,在第三十三次全國助殘日前夕,一群視障人士在保利國際影城(天安門店)的一間電影放映廳里,被一部喜劇電影里的有趣情節逗得前俯后仰。身著紅色志愿者馬甲的電影講述人正用簡短精煉的語言形容著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幫這群看不見的朋友“看”電影。
2023年05月13日上午,值此第三十三次“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心目影院在幸福藍海國際影城(北京瀛海環宇坊店)由拜耳志愿者協會宋怡晨、程珺為盲人朋友講述電影《長空之王》,志愿者與盲人朋友在這平等的地方,共同觀看了這部精彩又熱血的影片。
2023年05月13日上午,值此第三十三次“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心目影院在幸福藍海國際影城(北京瀛海環宇坊店)由拜耳志愿者協會宋怡晨、程珺為盲人朋友講述電影《長空之王》?;顒赢斕?,北京十二中高二年級與初二年級部分學生志愿者與家長也來到了“心目影院”參與助盲志愿服務。
2023年04月08日上午,北京市鼎石學校志愿服務隊在無障礙書店“善緣書舍”的大力支持下,由學生電影講述志愿者何悠然、滑雪奧、范梓萱、劉一伊、張藝銘、陳嘉旭為盲人朋友帶來了經典影片《你好,李煥英》的精彩電影講述。
半座寧靜的寺院, 幾間簡陋的廟堂。 五六個常人眼中的異類, 一個叫作紅丹丹的地方。 他們來了, 頂著寒暑,披著風霜;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來自大興、豐臺、平谷、朝陽; 大聲笑著,緊緊牽著, 只為看一場電影, 盡管人家說他們“盲”。 電影開了場。 黑暗中, 一?;鸱N, 被那熟悉的聲音點亮。 黑白幽冥, 美丑善惡, 天朗氣清, 山高水長, 都被盲人心中那雙慧眼, 看得真真切切, 亮亮堂堂。 上帝創造萬物, 第六天造了亞當。 周六是個吉祥的日子, “心目影院”就定在這一天開張。 每當忙碌了一周的人們, 開始享受悠閑的假日, 一場100分鐘的電影, 在娓娓動人的敘述中, 為盲人送去五彩的輝光。 做一件好事并不難, 難得這一顆丹丹的紅心, 不倦地輝耀了四個春秋, 1500多個晨星閃爍,殘月迷茫。 那是 一條用情感編織的紐帶, 一座用語言架起的橋梁。 那是 多么刻骨銘心的記憶, 多么歡樂無憂的時光。 仁愛如電火, 感恩是瓊漿。 寂靜的小院 這一天熱鬧異常。 熒幕上熟悉的明星, 舞臺上活躍的驕子, 紛紛踏破門檻, 來到這奉獻的溫床。 電視、廣播; 外企、學堂; 名人、雅士; 平民、老鄉; 五行八作, 工農學商; 美、德、韓、日; 京、滬、臺、港; 黑人、白人, 8歲,65歲, 涓涓細流匯成了志愿者的大江。 這是一個普通的團隊, 一個平凡的故事。 笑臉的后面, 也有凡人的彷徨。 他們堅持, 他們不忍, 不忍, 一個群體, 和另一個群體, 永遠隔著那堵無形的墻。 咬著牙, 噙著淚, 拋開委屈, 直面現實, 勇敢地沖向那堵墻! 哪怕撞不倒它, 也要 撞出一道縫, 打開一扇窗! 勝利從來 屬于不屈的勇士。 喜悅和欣慰, 終于寫到了他們臉上。 這是人欲橫流的俗世, 一個神奇的童話; 這是世風日下的背景里, 一點玫瑰色的希望。 2009/9/6晚改定 張寶林,高級編輯,兼職教授。1947年出生,河北省安新縣人。在北京、上海讀小學、中學。197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曾在安徽鳳臺縣工作7年。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1981年畢業并獲文學碩士學位。1981年起從事新聞工作,歷任人民日報記者、編輯,市場報副總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二版主編、中國物資報社長兼總編輯、華夏時報社長兼總編輯。2002年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研究室主任。2003年至2008年任中國殘聯理事兼研究室主任。2008年任中國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主席。著有《偶談集》、《勿忘國恥》、《生存記憶》、《高汾與高集》等。主編《中國殘疾人事業理論與實踐研究》等。曾任武漢大學新聞學院兼職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作者|蘇京平,“紅丹丹中心”理事長(曾任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編輯、主持人,北京新聞臺副臺長。曾獲中國廣播主持一等獎、十佳主持人獎、金話筒金獎、銀獎) 想當初,有人為了成為阿炳式的盲人藝術家,不惜人為的自我煙熏火燎,直至雙目失明,從此背水一戰,不止于聲,置死地而后生,終身追求聲音的純粹,登攀音響的巔峰。如此這般,是為“熏目為瞽”。君不見古代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大大小小的青銅面具,雙目突起,猶如“望遠鏡”,目光炯炯。有人猜測,這是“外星人”,也有人推斷為“瞽人”獨特的生命圖騰。上“鼓”而下“目”,其勢“金鼓齊鳴”,其陣“一目了然”。以“目光”為人生信仰,何其神圣。當然現代文明已無須自殘。人們更多地是視其為放大了的志愿者精神,是強化了的“瞽人”意識。 “紅丹丹中心”的《心目影院》就猶如一座“三星堆”,盲人朋友懷揣“雙筒望遠鏡”,匯聚于此?!坝霸骸蹦蠅覓熘环笞謽苏Z,“告訴我,你看見了什么?”這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的話語,凝聚了多少視障人殷切的期望,也為云聚于此的眾多明眼人規劃出發展自我、壯大事業的低調門坎、別樣人生。的確,盲人最想知道的,也往往是健全人最易忽視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竟成“常態”。嗚呼,舉手之勞,我們何樂而不為? 身為《心目影院》視覺講述的諸位,首當其沖的當為“學習”,主動、積極、認真刻苦、饒有興致地向盲人學習,感同身受,身體力行,從一點一滴的細節學起。盲人超強的聽覺能力,來自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最實際的判斷選擇,最有效的安全保障,最可靠的人際交往,最大程度和限度的有所作為。視障聽眾往往具有特殊的語言、音響辨識能力,先天失明的盲人更是能夠準確無誤地識別出各種音響語言之間的微妙差異。低估了這種本能、意識,往往是健全人在盲人回歸社會、回歸自我的路途上犯下的第一類障礙性低級錯誤。失誤從無知開始。 誠如視障人所言,“閉上雙眼,我們就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痹囅?,“瞽人”何嘗不知失明之苦,為什么還要一意孤行的去冒險?或許此舉恰似梵高之割耳、普希金之決斗,追求的就是一種片面的深刻。把這種缺點還原到優點的位置,缺點就成了特點。有了這種特點,就有了藝術之靈感,有了科學之真、倫理之美,藝術之美,人文之愛;有了工匠精神之所在,各種非遺之傳承。正是在這種前提下,我們才有可能學習崇高、學習自尊、學習新殘疾人觀、學好“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眾所周知,人們對外界信息的獲取,百分之七十來自視覺,百分之三十來自聽覺,當然,其間還有觸覺、味覺等。事實上,盲人是在以缺失百分之七十的視覺信息為前提的弱勢狀態下參與信息社會的信息競爭的?!皻堉兄畾垺钡牧觿?,狹隘、局限、脆弱、封閉、自卑的心態,往往又阻隔著視障人參與信息競爭的勇氣與力量。這樣的社會發展問題,絕非一廂情愿的同情、憐憫、安慰、恩賜、施舍,乃至作秀所能解決?!皻埥⊥?,回歸社會,共享生命”的平等、自由的新殘疾人價值觀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們的共識?!靶哪坑霸骸钡膽\而生也就勢在必行了。 “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這句話中的“我”是公民、納稅人,“你”的助盲行動應最大限度地滿足“我”的知情權、話語權、參與權?!凹t丹丹中心”十年寒窗,力排眾議,堅守助盲陣地,闖出有獨家特色的助殘之路,為的就是這種境界的實現?!岸襁~步從頭越”,時任紅丹丹首席講述人的大偉面對盲人電影聽眾,脫口而出,出口成章,頭頭是道,口若懸河。這種有聲的、即興的、互動的、耳語的、線性的口語表達,因其繪聲繪色、身歷其境、惟妙惟肖而使受眾認為“看景不如聽景”,“說的比唱的還好呀”。大偉者,新時代之“瞽人”也。 是的,殘疾人用自己的生命爭取了人類機體的健全進化。絕大多數的健全人在各自生命的某一階段,都會因年齡、體質、疾病等因素而無可避免地“致殘”?!爸職垺背蔀樯鼈€體的悲壯一幕,善待殘疾就是善待我們所創造的人類文明。 作為“廣播人”,我還想借此機會向所有視障聽友致謝。因為你們是廣播節目最積極、最忠誠、最穩定、最具認同感的聽眾群,是最可信賴的支持者與合作者。廣播節目以“聽”為獨家優勢,廣播也就是一種盲人藝術,一種“熏目為瞽”的狀態。盲人聽眾對廣播節目中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具有最質樸、最中肯的評判權。與盲人朋友交流,是提高我們節目質量的一條捷徑。 在我們的心目中,盲人“看”電影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步。殘健同行,回歸社會,平等自由,共享生命,我們永遠是朋友。